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时隙之间 > 第55章 归去(九)

第55章 归去(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五墟中没有固定的季节,或许冬天过后会是夏,也或许一月里便走过了外头一年的四季,凡事都无定数,因而卜卦一举才会格外兴盛。

这样颠倒无序的岁时已然成为五墟人一贯的认知,倘若他们来到墟外,反而会对一年里规律的岁时节气感到诧异无比。

正因如此,当初五墟人在学校中,还有专门的一门通识科学课程,用以教授现世中的各项常识。

这门课从天文到地理无所不包,甚至连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小时有六十分钟都属于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毕竟对于五墟人来说,“时间”本身就不是个恒常的概念,它像是一个任性的神明,随心所欲来去自如,而“时间的裂隙”,正是这一神明缺席时造就的产物。

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不仅四季与外界截然不同,且每天的日升月落、昼夜长短也和墟外有着颇大的差异。

如果以常世中的时间来计算,墟地内的日照时间往往能达到十八个小时的时常,唯一的例外便是在所谓的“长冬”季节。

墟内的“冬”和“长冬”实则可以视为两种不同的季节,长冬短则数月,长则一至两年甚至更长,而在整个长冬弥漫的时节里,天光便如同河流里的金砂一样珍稀。

当长冬来临,昼夜的长短将会彻底颠倒,一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会被夜晚笼罩。

在现世被视为一种“奇观”的极昼和极夜,在墟地中不过是家常便饭,当时近夏日,墟地里的夜晚几乎缩短于无,漫长的白昼将会绵延数日之久,仿佛无尽长昼永无止息。

正因如此,五墟内的窗扇大都配备了厚重的幕帘,以便在极致的永昼当中,人也依然能够维持一个正常的作息,晨兴夜寐,朝起晚息,而不被漫长的白昼扰乱生活的节律。

而极夜的情况,相较而言则会更少一些,一般只在长冬的季节里才会出现。

相较于极昼,极夜带给墟人的感受显然不同。

冗长的白昼尚还可以依靠窗幕遮挡,然而漫长的黑夜却会让人陷入难以言喻的积郁当中。

因此长冬一旦降临,便会被视为不祥的征兆,无尽的长夜与严寒将会随之而来,墟地内发生的灾难也会更为高频且严重。

在过往的五墟历史中,长冬一向被视为上天对墟主的统治有所不满,墟人需要举行盛大的祭礼仪式,或是推举更换新的墟主,以祈求上天赐佑,结束这漫长寒冷的季节。

而除去伴随着永昼或是永夜的夏冬,即是墟中最常见的春秋。

在这两个季节中,日照虽长,但不会长至极昼,而夜晚往往会持续四到八个小时不等,取决于时值春盛还是深秋。

也是在春秋两季中,短暂的夜幕降临之时,绚丽的极光将会成为墟里的殊景。

极光色泽瑰丽华美,颜色或赤红,或碧绿,或幽蓝,犹如在天幕上织成的锦缎,在整个穹顶上方铺陈而开。

在以往的五墟中,没有和“极光”一词对等的说法,对它的称呼会根据极光的颜色而变。

比方说,当极光呈现出如同焰火般的赤红颜色时,会被五墟人称为“烛龙”或是“烛阴”,是为墟中司掌岁时和昼夜的神明。

正如山海经中所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这段话意思是说,烛龙人脸蛇身,浑身赤红,祂闭上眼睛便是黑夜,睁开眼睛便是白昼,祂不吃不喝不睡也不呼吸,能请来风雨,也能照亮幽渺之地。

又有说法,称:“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即是说烛龙吹气为冬,呼气则为夏,平素不呼吸,一旦呼吸便会引来狂风。

烛龙是五墟中极为重要的神明,墟地里还有专门供奉祂的神殿。长明灯中充作燃料的“烛龙涎”,即是从烛龙神殿中收集获得,意指凝固后的烛龙涎液。

而当天幕呈现出碧绿或是幽蓝,则会被认为是祖先的灵魂从幽冥中返回,自高高的天穹俯瞰自己的子孙后辈,回归墟地同生者团聚,也同样会为后人们带来上天的赐福和庇佑。

在这样的时候,五墟中也会有焚香祭祖的习俗。

在墟中溪流上点燃数盏河灯,用纸、布、绸缎做成乌篷船或是莲花的形状,再在其中以烛泪粘上一根约莫食指长的蜡烛,放进溪流中,便是一盏小巧玲珑的河灯。

溪流一路通往无底海,那些船形或是莲花形状的点点烛光便也顺流而下,从山涧溪泉一路流淌进无底海中,恰如地上的星河,与天际的极光交相辉映,是极为璀璨夺目的盛景。

一年当中,五墟还会根据时节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节日与祭礼,也即是所谓的“四时祭”。

而在四时祭中,尤以冬烝祭和夏礿祭最为重要。

五墟并非每一年都会出现冬天,因而冬烝礼和后来从墟外流传进入的新年合并,又称为“岁首”或“年节”,其风俗习惯也有不少受到墟外影响,如今已然和墟外的新年相差无几。

而所谓的“夏礿祭”,往往发生在一年过半、墟外现世中的盛夏之时,即是墟地中的夏日祭礼。

在五墟中,对于长冬与极夜的恐惧尤甚,因而虽然四季都有对应的祭祀礼仪,唯有夏日的礿祭格外受到重视,逐渐发展成了每年特定的节日,以“礿礼”为名,仪式繁复而盛大,以表达墟人对于夏季的尊崇与依恋,祈求漫长夏日永无止息。

岁首和礿礼,是为五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节日,整个庆贺的仪式往往会持续两周乃至一个月之长,有时甚至连墟外人也会参与其中。

从九岁进入谢墟以来,沈焉在墟中满打满算度过了整十个春秋。

尽管十五到十八岁时他都在学校里读书,还是寄宿制,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墟外,但每年的寒暑假仍会回到谢墟中,因而每年的岁首和礿礼都未曾错过。

寒假时正值岁首,至于暑假返墟,就刚好是在礿礼前夕,正是墟人浩浩荡荡为礿礼做筹备、山上山下都熏沐在一片喜乐中的时节。

礿礼的时间不定,要根据卜卦测算,但一般都在六月末到八月初之间。

眼下正值五月,按照以往的常理来说,墟人应该分外忙碌,为即将到来的礿礼作准备才是。

然而此刻,眼下的谢墟看起来却是分外宁静,山林间只偶有一声鸟啼,似乎还沉浸在昨夜的睡梦里。

沈焉一边在心头思索,又把一只手搭在受锢的手腕上,百无聊赖地摩挲着合金镣铐的表面,视线隔着斗笠的幕帘,在四下里环顾观察着。

他跟在谢昭回身后,再往后则是四尊行动灵便的偃人。

机关偃人和侍役偃人构造类似,除去关节处以金石铸就,其他部位皆以柔性的楠木和皮革制成,故而落地轻盈,几近无声。

因而一片空旷当中,只能听见他和谢昭回两人的脚步声在石阶上响起,而后又在山林间徘徊响彻,空灵清幽,一如无人之境。

整座墟地相比于它所居住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太过空旷了。

这一路下来,尽管是在本来就人迹罕至的后山,但几乎一个人影也没瞧见,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也或许,沈焉忽然想到,这是谢昭回为免走漏风声,因而一早就颁布的命令——他是否早就在为这天做准备了?

这么想着,他于是加快脚步,来到谢昭回身后仅半步的位置。

锁链因他的动作来回碰撞,发出清脆尖锐的声响。

借由锁链的声音作掩,他把音量压低了,悠悠然地开口:“你知道的吧,如果我想走,这四个偃人,哪怕还有更多,都是拦不住我的。你确定只让他们随行?”

谢昭回头也没回,只有声音从前方传来:“你会走吗?”

沈焉想了想,然后笑了:“应该不会吧。”

他摇动手腕上的锁链,声音里隐约有种怀念或是自嘲的意味,“就像你说的,比起临阵脱逃,再当一次逃兵,我还是更想知道你要做什么。”

谢昭回脚步微微一顿,而后扭头向他看来,线条优美的侧脸刹时落入沈焉眼中。

他瞳仁黢黑,眼如杏核,睫毛纤长,本来是甚为端秀的相貌,这一眼斜睨过来,竟有一种无端而生的艳丽和妩媚。

他侧目向着沈焉睨来一眼,那声音沉静含蓄,却如宣战般道:“那就来看看吧,我到底要做什么。”

这话过后,沈焉便像被塞了猫条的大猫似的,一时之间乖巧了不少。他安安静静地跟在谢昭回身后,倒是一句话也不再说了。

寂静当中唯有脚步声兀自徘徊低响,他们又走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长,眼前的山路终于抵达了尽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