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凤来仪 > 第192章 忠义

第192章 忠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萧曦泽反应极快,他立马解释道:“本王和公主是来送太傅最后一程,怎么?你要抓本王吗?”

尚峰见萧曦泽动怒,他立马赔笑道:“臣自然不敢!王爷,您这送也送完了,那臣就将人带走了。臣告退!”

尚峰说完,示意两人将明征强行押走。

看着明征离去的背影,萧曦泽和朱湘内心满是敬佩与不舍。

此刻,明征虽身着破旧的囚衣,满身尘埃,但那挺直的脊背却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彰显着他宁死不屈的傲骨。

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从容,仿佛世间的生死荣辱都无法动摇他的信念。

萧曦泽和朱湘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双双跪地行礼,虔诚地叩头三拜,为明征送了最后一程。

他们这一拜,拜的是明征的大义之举,他以一己之身,扛起了家国的责任,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安宁;他们替天下百姓和自己向明征致谢,若没有明征,南国或许早已亡国。

明征,这位匡扶南陌江山的英雄,虽被人视为执而不化的老古板,但在忠君爱国这件事上,他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与退缩。

他不懂变通,学不会圆滑,在他的世界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正义的方向。

在蜀都保卫战中,当所有臣民都陷入黑暗时,明征宛如一束耀眼的光,穿透了阴霾,照亮了整个南陌江山。

他以血肉之躯为墙,为臣民抵挡了敌人的进攻;又手执利剑,率领南陌众将奋勇杀敌,将敌人赶出了南陌的领土。

然而,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正是因他这种守正不挠的性格,铸就了他今日的悲剧。但他的精神,却如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南陌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坚守正义,心怀家国。

空中的秋雨淅淅沥沥,昏暗的大殿上,群臣争论不休。

不少还有些良心的臣子跪在大殿上,向明征求情,而为首之人正是齐渊和广鑫。

不怕触怒天威的齐渊,直言谏见,“陛下,太傅无辜,他是忠臣,不能杀的。还请陛下从轻发落。”

“陛下,太傅有功于社稷,还请陛下宽恕他。”

“陛下,若不是太傅,蜀都早已沦陷,还请陛下三思啊!”

“臣附议,请陛下三思,放了太傅!”

“臣也附议,太傅为国为民半生,他是国家柱石,请陛下善待太傅!”

“请陛下放太傅告老还乡!”

……

大殿上,此起彼伏的声音接连而起。

霍卓怒吼道:“你们这□□佞臣子,到底收了明征什么好处,一个劲的帮他说话?你们只说明征为国为民,可他心里什么时候想过君王?陛下在古月受辱时,是他不肯罢兵议和,割让城池,换陛下回来,他此举就是要置陛下于死地,好让戾王称帝,他好捞个拥立之功。”

跪在地上,向明征求情的一个身穿红衣的官员一脸不服,他站起身对着霍卓怒骂,“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当初要不是太傅向奉明帝谏言,要迎回陛下,陛下根本就没机会回国,既没机会回国,又怎能做上皇位?”

官员说奉明帝算是触了萧瑾年逆鳞,这个官员真是胆大包天,他都废黜了萧言琛帝号,这个官员竟还敢当着他的面称呼戾王为奉明帝。

这简直就是没把萧瑾年放在眼里。

恼羞成怒的萧瑾年大手一指,命令道:“来人,把他给朕拖下去,斩了。”

官员闻言,悲愤交加,他一气之下,厉声怒骂道:“昏君,你乱杀忠臣,听不进良言。你终将不得好死,死后永世不得超生。”

习仲怒呵道:“竟敢诅咒陛下,来人,把他的嘴堵上,拉去外面,割了舌头,再就地处死。”

习仲一声令下,众人便将拼命挣扎的官员死死按住,塞住嘴后,生生拖了出去。

跪在大殿上的臣子看着那个身穿红袍,不畏强权,在大殿上直言,后被镇西军拖出去杀了的臣子,心中不禁悲从中来。

他们的陛下这是疯了呀?

明征何许人也?

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杀了他,那是万世骂名。

萧瑾年看着跪在大殿上的臣子,纵使他糊涂但也知,法不责众。

再加上,若把南陌的臣子都杀光了,日后还有谁会替他效命呢?

但萧瑾年心中也有万般委屈,他替自己辩解道:“众爱卿,你们一个两个都说,朕不该杀明征。确实,他有功于南陌,但他何时想过朕?朕在古月受苦的时候,他想过来救朕吗?他的心里装的是江山社稷永固,南陌百姓安乐。可朕呢?朕的命在他心里一文不值!”萧瑾年越说越气,他怒吼道:“可朕是皇帝啊?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所以朕被俘虏时,他身为南国臣子,难道不是在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豁出性命去救朕回来吗?可他没有这么做,他率兵与古月人对战,完全不管朕的死活,就这种不忠不仁的臣子,你们还让朕留着他?你们一个个的,都安的什么心啊?”

齐渊为人正直,他辩解道:“可是陛下……”要不是太傅向奉明帝说迎您回国,您根本就回不来啊!

“闭嘴!!!!”萧言琛怒不可遏,他声嘶力竭的吼叫道:“齐渊,你敢忤逆朕,你想死吗?”

萧瑾年龙颜大怒时,大殿上所有官员及太监全部齐齐跪地,众人对着萧曦泽行礼,异口同声道:“陛下息怒!”

良久,大殿上静的除了萧瑾年的喘息声外,安静的落针可闻。

跪在齐渊身侧的广鑫知道齐渊若再大着胆子说下去,定会和那红衣官袍的官员一个下场,于是,他在萧瑾年转身时,用手偷偷的扯了扯齐渊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多说了,齐渊意会,虽不甘心,但还是把头低了下去。

大街上,天像破了一个口子,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明征双手双脚戴着镣铐,在雨中缓慢前行。

脚上的那双镣铐在泥地里上下摔打,溅得明征的裤子上满是泥土。

明征那花白的长发在风雨中飘摇,单薄而笔直的后背虽被风雨侵蚀,但却如山间的松柏,笔直不弯。

此刻的他,是风中残烛雨里灯,他为百姓为家国,烧燃了大半辈子,最后,终是要熄灭了。

今日大雨,若按往常,街上定会空无一人。

但今日,周边却围满了百姓,他们打着伞,身穿斗笠,特意过来为明征送行。

当他们看着这位用性命保住了南陌,守护了他们的英雄在雨中施施而行时,哭泣哽咽声传遍了蜀都的大街小巷。

明征所到之处,百姓跪在泥泞里,给他磕头,甚至对天大骂,苍天不公。

有些百姓手拿纸伞,为明征遮挡风雨,有些百姓见明征的囚衣被淋湿,他们脱下了自己的粗布麻衣搭在明征身上,有些百姓拿着酒,一边号啕大哭一边跟在明征身后,为他送行。

长街相送百十里,声声冤枉响彻天。

这是百姓在为明征喊冤,因为百姓心里如明镜一般,他们都知道明征是忠臣。

明征上对国家尽心尽力,下对百姓爱戴有加。

他的一生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劣迹。而在这人心复杂,满是污秽的尘世里,污泥浊水不染身,还能有满身功绩的人,才最值得令人敬佩。

断头台上,明征双膝跪地,手拿大刀的刽子手,双手颤颤巍巍,他看着台下跪成一排的百姓,便也知道,这一刀下去,遗臭千秋,万世骂名,一生都洗不掉了。

可皇帝有命,他又能如何呢?

看着跪在自己身下的这位守住了南陌江山的功臣,刽子手心中苦不堪言。

明征,这位历经四朝的老臣,凭一己之力救了整个南国,如今却要死在自己手里,他又怎能忍心?

而身处狂风暴雨中的明征,那张皱皱巴巴的脸上却是异常平静,没有显出丝毫慌张。

明征抬头看了看蜀都的城门,这古老而厚重的城门,在岁月的磨砺和炮火的侵蚀下,早已劣迹斑斑,门上炮火轰炸过的痕迹是他留在这世上,足可名垂千古的功绩。

蜀都保卫战,是明征领兵出征,死不回旋才换得南国百姓,家家安乐,人人平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是明征为官的初衷,明征希望南国的百姓,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不再挨饿受冻,明征看着面前为他哭的死去活来的百姓,心中再无遗憾。

成之与败久相依,岂肯容人辨是非。

奸党只知谗得计,忠臣却视死如归。

先天预定皆由数,突地加来尽是机。

忍过一时三刻苦,芳名包管古今稀。

明征轻轻的阖上眼,他静静的等待着死亡倒计时。

而一旁的侩子手见明征露出一脸释然的模样时,他为了向萧瑾年复命,不得已用那肥硕的大手擦了擦脸上泪与雨混合的水,才咬牙下定了决心,手起刀落,鲜血四溅。

明征就此结束了他那传奇辉煌的一生。

明征死后,萧瑾年有令,将明征的尸体一把火焚烧后,毁尸灭迹。

最后是被萧曦泽用一具囚犯的尸身和明征的尸身调换,明征的尸身这才得以保全。

萧曦泽将明征的尸体厚葬,但因怕被萧瑾年发现,墓碑上始终不敢刻名,但墓碑上刻有九个字,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而这振聋发聩的九个字却足以诠释明征的一生。

后世的南史记载:征死之日,阴霾四合,震风陵雨,男女老少,妇孺幼童,恸哭流涕,跪地相送,天下冤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