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说笑着来到目的地,典型的朝鲜族民居。这是一家开在村里的小商店,商店的老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朝鲜族老奶奶,在经营小卖部的同时,还兼顾着自酿米酒的生意。
沈之忱走进商店,不由得跟蒋声言感叹:“这怎么跟穿越了一样。”
蒋声言则笑着回应:“确实和小时候的商店差不多。”
老式的商店货架,搭配着古朴的家具,正午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框,洒在水泥地面上,不真实感将人萦绕。
不过杨牧达和阿迈的沟通并不顺畅,只能转身跟蒋声言讲:“蒋律师,江湖救急啊,你不能就这样看着我和阿迈鸡同鸭讲吧?”
蒋声言重新将目光放在杨牧达的身上,打趣道:“你以前没在这儿买过东西啊?”
“买过买过,这不是很多专业的词她老人家说不清楚嘛!”
“你买个酒还要啥专业词汇?”刚才蒋声言光顾着看屋里的装修布置,没仔细听两个人的对话。
“你帮我问问这酒是怎么做的呗。”
蒋声言走近柜台,用朝语和阿迈沟通起来。几句话之后,蒋声言转身,对几个人说道:
“酒曲和大米苞米一起发酵的,20块一大瓶,要几瓶?”
“嗯……”
看杨牧达正犯难,蒋声言看向李想:“你现在能喝酒吗?”
李想想了想,然后说:“好像没规定现在不能喝酒吧。”
“那你陪着喝点,我就不喝了,晚一点还得回去。”
“今天就住下呗,明天再回。”杨牧达热情挽留着蒋声言。
“我认床,换地方睡不着觉。”
李想听着蒋声言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也没有戳穿,两个人相识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她认床。
“来五瓶吧,你拿两瓶给金阿姨带回去尝尝。”
“行。”蒋声言转头看看沈之忱,她正认真地打量着柜台里的零食,“你想吃哪个,我们买回去吃。”
“真的?”
蒋声言笑着看着沈之忱,满目温柔,柔声说:“当然,要不然就真是‘过了这村没这店’了。”
“好。”
几个人买了零食和米酒,一共没花上150块钱,看着阿迈找零的新纸币,蒋声言都有点恍惚,这是多久没花纸币了,原来现在的10块钱是这个样子。
路过村里的豆腐坊,杨牧达张罗着拿了块豆腐,顺便打了碗水豆腐。
“我们这儿的豆腐都是用山泉水做的,一会儿尝尝。”杨牧达顿了顿,接着讲:“哎?要不然一会儿吃完饭我带你们去山上打山泉水?”
“远吗?”
“不远吧,就顺着刚才来的路下去,然后过河,再走个1公里就到了。”
沈之忱兴致勃勃地看着蒋声言,她觉得天天窝在办公室里的蒋声言是得趁机会多接触一下自然,活动一下身子。
“干嘛这个眼神看我?”蒋声言看着沈之忱兴奋又无辜的眼神,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李想终于又找到亏蒋声言的机会,拽住沈之忱的胳膊问道:“小忱,声言平时在家里是不是总管着你?”
“没有。”沈之忱爽快地否认,这个时候的立场要坚定,要不然今晚就得睡沙发了。
“别不敢说啊,说出来我帮你收拾她。”
“真没有。”沈之忱笑着应对李想的打趣,“再说了,我要是跟你告状,回家之后还不得跪榴莲?”
“原来是怕打击报复啊!”
“没有没有。”
蒋声言从李想的手里把沈之忱解救出来,嗔道:“你可别在这儿挑拨离间啊,好好的孩子都让你教坏了。”
“我这不是关心你么。”在斗嘴这方面,李想自然不会落得下风。
蒋声言白了李想一眼,单手揽过沈之忱的肩膀:“你干嘛这么怕我不高兴啊,目前为止,我好像还没跟你发过脾气吧?”
“没有啊,这不是跟你商量着来么。”
“你想去就去啊,我要是不想去或者想让你陪我,我会说的,你不用小心翼翼的。”
“啊……好。”沈之忱笑的见牙不见眼,“我们一会儿去打山泉水?”
“好啊。”蒋声言欣然答应,好不容易能陪沈之忱出来玩,怎么可能让她扫兴。
一行人回到杨牧达家,刘春红已经炖上了大鹅,院子里已经飘出了香味。
李想上前几步,蹲在刘春红的身边:“阿姨,我们帮你干点啥?”
“不用,这点活儿我自己就能干完,你们快别沾手,去屋里待着,别被风吹着。”
“没事儿,我戴帽子了。”
“山上的风硬,杨牧达啥也不懂,净瞎闹,我都告诉她五一不用回来,她非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