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代号鸢]天边外 > 第35章 魏氏少主

第35章 魏氏少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魏华长兄魏循从小就被当做家族继承人培养,才秀明达,广交天下。二哥魏雍天资聪颖,圆滑老练,这些年魏氏产业扩张都是他在背后推波助澜。六弟魏祈学富五车、胸有丘壑,仁厚孝义的七弟魏徽更是魏氏难得一见的武学苗子。

魏奉为何如此信任魏华这个领养的女儿?

——在于时局。

政权动荡,叛乱不休,世家大族已自身难保,更有甚者一夕之间举族倾覆。魏奉预判,这世道只会越来越糟糕,而明哲保身已不足以保全家族,魏氏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敢想敢拼的领导者为家族于乱世中博取一线生机。

长子魏循自幼接受的是魏氏继承人教育,比魏奉这个家主还符合家训,二儿子魏雍适合经商,六儿子魏祈和七儿子魏徽都是人才却难堪大任。

而五女儿魏华敏而好学,沉稳自持,胸怀凌云之志,腹有不世之略,文武双全可胜男子。魏华从小就敢质疑、有想法,四年前逃婚孤身闯荡,如今也算自有一片天地。而且,魏华和隐鸢阁仙人有缘,若魏氏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也许还能向隐鸢阁寻求庇护。

一句话,魏奉实在没得选了。

父女俩密谈时,魏奉让魏华以命起血誓绝不背叛家族,并让她将血滴入山鬼吊坠,吊坠里流淌着魏氏历代家主的血液。

魏华一走,魏氏便开始着手布置。天下大乱,战火肆虐,今日你家兴明日我家起,魏氏要多方下注。袁绍,曹操,交好的孙氏,还有魏华提及的广陵王。实在不行,就举家搬迁到益州,那里有天险,可以避乱。

离家的船上,魏华看着远处越来越小的寿春城,不禁落下泪来。家族早有筹谋,却等自己回家了才开始安排,将选择权先交到自己手里。

魏华的抉择就是魏氏的抉择,魏华抉择后,魏氏会根据情况往其他势力送人。长子人脉广,与下邳陈登交好,可派往广陵;二子善经营,守家;六子与河内司马氏新婚,袁绍正驻守河内,河内离曹操的东郡也不远;七子与颍川陈氏有娃娃亲,可搭上颍川众家人脉;八女无意孙策,但与孙尚香交好;九女年幼,可嫁与大五岁的孙权。

如今的魏华,不再只是她一个人,更承担着整个家族的兴衰。

另一边,扮做大乔的广陵王没有在孙氏找到玉玺,连夜离开寿春,突然得知“董卓”将长安的袁氏全族下狱,即将处死,于是动身前往长安。

——广陵王要去营救袁基。

昨日,吴夫人和孙策说是那个叫魏青的淑女看见大乔被丹阳山贼掳走,孙策又是单枪匹马,便派了她的护卫小六回内城报的信。

孙策后来派人打扫贼窝并调查附近,部下回禀说庙宇里种菜的和尚曾在清晨听见马鸣声,循声看见一男两女将三匹马拴在庙宇附近,个子稍矮的女子说是来山林打猎,将马寄存在这里,稍后来取。另一个砍柴的和尚看见两个女子急匆匆将两匹马取走,至于第三匹马则在两女子来之前就不见了。

孙策让人去找目击的和尚画像,拿到手一看,取马的两女子赫然是魏青和她的护卫小六,寄马的一男两女里,女子是魏青和小六,男子没有画像,因为目击者记不清了,城门守卫也说那天确实有骑马男子进出,但是记不清长相。

第三匹马去哪儿了?男子是谁?

孙策首先找魏氏打探,魏奉说魏青确实是他的侄女,那天也确实去打猎了,带着一男一女俩护卫。魏青本来不打算用弓箭,到了才发现视野开阔,很适合射箭,便吩咐男护卫骑马回来取弓箭。哪知男护卫初来乍到不识路,兜兜转转找到自在园没一会儿,魏青就回来了。那消失的第三匹马,想必是男护卫取马时恰好没人在。至于男护卫的相貌,魏奉笑说他也记不清了,大概是极其普通的长相。

魏奉的说辞不无道理,孙策却总觉得奇怪:魏青是魏奉的亲侄女,出门打猎却只带自己的护卫,其中一个还不识路,这不该是魏氏的待客之道。而且,那男护卫第一次来寿春,魏青就敢让他回去取弓箭,有点说不通。

不待孙策再次询问,魏奉在一次见面主动提起:我那侄女来寿春玩过几次,是个胆大的,又不喜欢人多拘束,每次我让人跟着,她都不答应,好在她自己身手好,身边的护卫也得力,每次出门都全须全尾地回来,我也就随她去了。不过那个男护卫是第一次来,听说魏青后来把他好好数落了一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