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村上选了个村级农民技术员,这个人还真选对了,名副其实,非这人莫属。
村上召开干部会议,村李明烈书记向在坐的村社干部们正式介绍了他:“县上农牧局来的农业专家,小孔同志。”接着就隆重推出五台村的农民技术员:“我们村上的农业技术员,刘文春同志。”
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最远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年轻人,比他小四五岁,也是中等个儿,肩膀宽,但不胖,白亮透明皮肤,脸腮上泛出的红晕,像白纸上涂抹的红颜色,红白对比反差很明显,穿着朴素,手里拿着笔记本和一支钢笔,这时微笑着站起身来欠了一下腰,算是向大家鞠躬打了个招呼。第一次参加村干部会议,表现得有些局促不安,手足无措的样子。其实在坐的村社干部们,多得都开会时不拿笔和本子,农村里最基层的干部,没有那个习惯,顶多也就只带着两个肩膀一个头而亦。
村党支部李明烈书记,四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中等个子,身体结实,圆大腮帮,脸色黑红,年轻时当兵服过役,从部队上下来的,还喜欢经常穿着黄衣服,性情耿直,忠厚诚实,是省、市、县、乡几级的人大代表,身份还很特殊。会上宣布,村上的农技推广这方面的工作,放手交给了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找村上新选任的农业技员刘文春具体配合。
会议结束后,村社干部们都办事的、回家的全走了,只剩下刘文春一个凑过来找他,向他喧寒问暖,聊天交谈。
他搞农技推广工作,刘文春酷爱农业科技,两个人趣味相投,一拍即合,相见恨晚,聊了没有多长时间,马上就熟悉了,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们现在是同行,又是好朋友,孔师你是我真正的老师,专门学农业的,在杂志上还看过你写得的文章,很了不起,请孔师多多指导,以后多教我。”刘文春红扑扑的脸带上微笑,对他诚肯且尊敬地说道。
“小刘你也是农技爱好者,新技术学习抓得紧,又有自家承包地里的实践经验,在村上领导和群众中影响很好,我也要向你学习,咱们互相学习吧。”他不卑不亢地着说道,其实心底里也很高兴,终于遇见啤气相投志同道合的知己了,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天,他和村农技员刘文春两个人谈得投机,喧了一阵,刘文春硬要拉他到自己家里去坐坐,关系很好的,没有办法推托,就锁了村委会办公室的门,他跟着刘文春出了村委会小院。
两个人边喧观,边走着。从村中间的大路向北走,是村上的一个小街道,人家最集中的地方。大路两旁除了农家院落,还有几家开着的小商店,拖拉机修理铺,榨油坊等。前面是一个圆形的打麦场挡住了去路。
这个打麦场大约有好几亩地大,周围的打墙已残缺不全,断断续续,所剩无几,是生产队时遗留下来的,现在还在使用,场里面零星还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麦草垛。
跟着刘文春沿路左拐,绕过这个打麦场,后面是一排农家院落。两个进了中间一家不高的门楼里,想必是刘文春家了。四方的小院里,走过只有水窖口的空场院,北面坐南朝北是一排平房,新盖没有几年的房子。
进了中间的上房里,家里有两位老人一个年轻妇女,老的是刘文春的父亲和母亲,小的是刘文春的媳妇。这时,家里有客人来了,全都行动起来,给他让坐,马上沏了一杯热茶,端过来放到桌上,请他喝茶。
“这是县上农牧局下来工作组的,专门来我们村上指导科学种田的孔师。”刘文春给他父母和媳妇介绍他。
“大叔,大婶,麻烦了。”他礼貌地站起身来和这家的三个人打着招呼。
“不麻烦,平常请都请不来哩。时间长了下来体验一下农村生活有好处。”刘文春的父亲显得很年轻,是没有受过太大的苦吧,地里的活干得少,外面跑得多,穿着比一般村上的农民好一些,衣服不是很新,但干净整洁。
“孔师,你看这是我订的报纸杂志,还有卖得书。”还没有和刘文春的父母喧上几句,刘文春不知从那里已翻腾出来了一摞报刊和书籍,放到他面前的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