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门当户对 > 第23章 扁舟子

第23章 扁舟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九九四年十月,景星乡今天繁华异常,不似平常日子。秋天凉风萧瑟,景星乡却仍是绿意盎然。山头的榕树清脆,电视塔后的桃枝挂果,更不用说筒子楼下的桂花和后山的果园。最近日子每次池岁星下楼,隔着十余米的距离,便能闻见桂花的香味。

今天国庆,池岁星和毛文博放学后便回家,打算去黄义家里看国庆的电视节目。黄义父亲在矿上做官,家在平洞,盖起一个三楼的小洋房。最为瞩目的,便是家里客厅的电视,附近的邻居朋友,每每逢年过节或是运动比赛,便会涌在黄义家中。黄义父亲黄正对这些邻居十分欢迎,他工作繁忙,黄义也是邻居多为照看。去年中国姑娘们在田径中长跑赛事上连破世界纪录,马家军就此打响名头,许多人也围着黄义家的电视,生怕自己错过些什么。

平洞距离子弟学校并不远,可跟家属大院一比,便远了些。三者的位置关系大概是一条线段,子弟学校在中间,平洞和家属大院分别是线段的两个端点。小孩回家放好书包,放假在家的池建国便领着小孩去周家坝。

“做什么。”池岁星问。

“检查。”

小孩一听要检查,脑子里便想起些痛苦的记忆来,他摇着头道不去,回头拉住毛文博。

“哥哥也一起去。”池建国安慰着小孩,“不打针,就检查一下。”

池岁星将信将疑,跟毛文博走出家属大院。刚才回家的时候没有注意,现在往周家坝那边看去,坝子上拉着横幅,几个穿着白褂的医生坐在台前,台子排着长队,等着医生检查。

“快,妈妈帮我们占着位置,你们检查完不是还要去黄义家吗。”池建国提醒道。

于是池岁星和毛文博便不顾池建国,自己往周家坝那边跑去。

文丽萍帮忙占着位置,她和池建国此前已经检查过,等小孩气喘吁吁跑过来时,队伍前还有几人才轮到她。两个小孩插进队伍,才有闲心观察起来。医生的台前横幅写着免费检查,旁边周家坝的一些围墙已经用油漆喷上了横幅“叄筑口服液,喝了有神效”“有病喝叄筑”,小孩认不得叄筑字,大概能才出来,估计这是药的名字。这横幅像是一夜之间,布满周家坝各处,电线杆、围墙、居民屋,凡是能宣传的地方,几乎都有这些字样。

等队伍轮到他们,小孩检查完,与大部分人的结果一致,都有肠胃疾病。

黄义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刚好放到广告部分,一个冉冉升起的金标,配上广告台词:“叄筑口服液,有病治病,无病保健。”

小孩检查完后,医生便给文丽萍推荐起这款口服液。文丽萍不像萧大妈那样迷信,此前村里有人推销信息锅,文丽萍对气功并不感冒,可一听这口服液是科学配方,价值一千万元,有效构筑人体健康免疫系统。医生还说,去年破了世界记录的长跑运动员,就是喝的这个。队伍后面的人催促着,到底买不买,搞快点。文丽萍看着小孩精瘦的模样,还是买了两盒。

到家后开了两支让毛文博和池岁星一人一支。说明书上写着一天一支,一盒有二十支。小孩一见是药,便摇摇头不想喝,自己不疼不晕,没什么病。毛文博听话许多,拿着药瓶喝了起来,他见小孩一脸苦相,便安慰道:“甜的。”

“真的?”池岁星半信半疑,嘬了一小口。当真是甜的。

小孩喝完便跟毛文博出门打算去平洞,如果说筒子楼是家属大院,是煤矿本身的附带物,那平洞便是由煤矿所催生,像是一个小小镇,沟通景星乡和外界。

黄义家里许多小孩已经到了,不说家本就在平洞的王燕、张欣,就连在周家坝的几个小孩也到了许久。那立方形的电视里放着节目,是央视频道的国庆晚会。

日过西山,夕阳薄暮,小孩今天说过不回家吃饭,本想在黄义家蹭一顿,可见他们家这么多人,要是池岁星先开口,其他人大概也会效仿。何况一些家本就在平洞的,被大人叫回去吃饭,毛文博便拉着小孩往外走。

“想吃什么。”他问道。

池岁星虽然野,可每次还是得乖乖回家吃饭,顶多在同学朋友家蹭一顿,在外面饭店吃,从来没有过。被毛文博这么一问,小孩摇摇头不知所措,只好倚着毛文博,听他发落。

“吃面吗。”毛文博问。

“我想吃饭。”池岁星说道。

毛文博带着小孩在平洞外转了转,选中一家店,要了两碗豆花饭。这豆花并不似南北方的甜或咸的豆腐脑,只是一碗饭、一碟豆花。

池岁星用筷子还不太熟练,夹豆花的时候常常夹碎。豆花的质感没有豆腐脑那么软,也没有豆腐这样柔,介于二者之间。吃的时候,夹起一块豆花,在辣椒碟里沾两下,随后和米饭一起吃进嘴里。豆花咸香,米饭软糯,小孩饿得慌,却始终夹不起豆花。毛文博见状帮小孩夹了几块,赶不及小孩吃的速度,于是干脆把豆花碟端起来一股脑把豆花都薅到小孩碗里,又把辣椒碟也薅了一半的辣椒油。池岁星用筷子拌了拌,做了一碗豆花拌饭。

小孩或许觉得这样好玩,毕竟在家吃饭总是规规矩矩。文丽萍常教导小孩吃饭夹菜时筷子不能外翻,一只手要端着碗,现在饭桌上只有毛文博和他,池岁星便不管不顾,豪横起来。毛文博倒是没管他,两人吃饱喝足,从饭馆里走出来。平洞比家属大院好的一点就是地势平坦,虽然还是起起伏伏,可比起在山腰上的筒子楼,平洞至少不用爬山。街道的路灯昏黄,周围的居民楼里传来电视和收音机的声响。

天有些凉,毛文博拉着小孩暖呼呼的小手,回到黄义家里。宽敞的客厅里已经聚了许多人,小孩大人老人,都是过来看热闹的。屋里暖和,却没有坐的地方。池岁星仗着自己小,拉着毛文博往电视近处挤。他和毛文博挤到电视跟前,花花绿绿的屏幕上正巧放着烟花,五光十色,把小孩的脸颊映得通红。

八九点钟,屋里的人也渐渐散去。从家属大院到平洞得走半个多小时,黄正担心池岁星路上遇到什么危险,让池岁星骑自己的自行车回家。后天上学时再把自行车骑到学校,让黄义骑回家便是。

毛文博不会骑自行车,只好让池岁星载着自己。黄正帮小孩调低了座椅位置,自行车是旧的,也不担心小孩磕碰摔坏。毛文博坐在后座,对黄叔叔说了声再见,小孩便拧着车铃骑了起来。夜晚的路,要是池岁星一人,断然是不敢走的。可后面是毛文博,他搂着自己腰,池岁星便大胆起来。知道今天玩得晚,池岁星带着自己的小手电筒,让毛文博拿着帮自己打光照路。

景星乡地势起伏大,有时候池岁星骑自行车上不去坡,毛文博只好下来帮小孩一起推上坡去。随后便是一长段下坡,要是白天,池岁星肯定是放开了骑,他都能想到风从自己身边刮过的样子。可现在晚上,一路上也没有路灯,小孩只好按着刹车,慢慢往下滑。

路上没有多少月亮,只是夜风怡人,左侧的津江水面连接着远处,似乎与天幕齐平。停留在码头上的船只渡轮休养生息,四下安静,悄无声息。

虽然有毛文博陪着,可池岁星心里还是慢慢害怕起来,他脚下用力,不免骑得快了点。毛文博在后座一直提醒小孩骑慢点,虽然有手电,可光亮不大,何况还载着自己。池岁星只好找毛文博聊点东西,不然越想越害怕,怕路过坟头,便引出什么阴魂来。

渐渐小孩自娱自乐,开始哼起歌来。要么是收音机里听的张学友的,或是张雨生的。不过小孩字都认不齐,只能唱些中文。那个年代里大火的粤语歌,得等池岁星长大了点才会唱。想到唱歌就想到歌手,想到歌手便想到明星。池岁星减了速回头望去,毛文博侧对着自己,手电的灯光照在他半张脸上,穿着件米色衬衣,头发前些天刚修过,整齐干净,发梢微卷,正盈盈笑着。

“怎么了?”毛文博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