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夏提心吊胆地找着碟片,差点略过目标。
他抽出碟片,背对盛微调整投影仪,说:“我们看这个。”
“好。”盛微随意而突然地说,“所以,你是特意带我去你平时不常去的‘食堂’吗?”
金一夏顿了顿,有点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回答。
此时,盛微的反应就像唱歌时唱出了“琴缝音”,处于“盛微”和“金一夏”之间。
思考片刻,金一夏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回答:“是啊。那个小厨房是专门提供给艺人的,速度会快很多。”
盛微轻易地明白了金一夏不常去的原因。
金一夏向来不喜欢各种“搞特殊”,虽然他现在有搞特殊的资本。
“谢谢。”盛微心情很好地说。
金一夏抿唇笑了笑。
希望盛微看到他们要看的电影时心情也能这么好。
他调好投影仪,坐到小沙发上。
小沙发不大不小,他们两个人刚好坐满。
两人的腿若有若无地贴在一起。盛微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他们刚从密室爬出来,坐在通道上方等待下一项行程。
他一直都喜欢这种忙乱之中的小小惬意,从《音乐新纪元》到《亲友爱》。
盛微甩了甩头,把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袋。
他抬眼看向屏幕,等着看金一夏要放什么电影。
第一个镜头出现的瞬间,盛微轻笑一声。
金一夏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笑声,问:“怎么了?”
“我看过了。”盛微语气肯定,“《下落不明》,对吧?”
目前,这部电影在金一夏的作品列表中地位有些尴尬。
和金一夏拍的口碑票房都好的商业片不同,它是一部褒贬不一的文艺片。
虽然《下落不明》为金一夏带来第一次影帝提名,但是随着他凭借另一部电影斩获影帝,这个在电影小年提名、还没有获奖的作品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现在它的纪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金一夏:“是签完合同后看的吗?”
盛微:“嗯,签完合同后看了。”
至少在《亲友爱》正式录制前,他非常严格地遵守涵姐提供的方案。这部方案中特别指出的、金一夏最喜欢的个人作品,他当然看了。
不过那不是他第一次看。
金一夏偏头望了盛微一眼,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识破盛微的文字游戏。
“我也看过。我想在今天和你看这个。”他重复道。
盛微:“行,一起看。”
他总算明白,金一夏这句话全是重点,“今天”“和你”“这个”都是。
他的精神和身体都疲倦了,却开始想看《下落不明》。
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他没想过这辈子能有机会和金一夏一起看。
《下落不明》是一部公路片。主角不堪生活重负,又查出绝症,他干脆辞掉工作,开着车四处旅行,完成之前没完成的心愿。
在某条国道上,他的导航指错路,他开到一处没有信号的荒野。他的车已经抛锚,主角以为这里就是自己命中的埋骨之地。
这时,他遇到了金一夏饰演的少年。少年轻盈美丽,但是十分接地气,动手能力也很强。他帮主角修好了车,条件是主角要带上他出行。
主角欣然同意。少年虽然看起来冷淡,但是性格活泼可爱。他鲜少谈论自己,只会在主角好奇时抖落只言片语,再把话题转到主角身上。
自我认知是“一具尸体”的主角受到少年的感染,开始体会沿途风景的美好,真正实现自己小时候“行万里路”的理想。
然而,他的生命已经在倒数,他和少年相处的时间也在倒数。
故事接近结尾,主角和少年将要分别。
少年是有钱人家的小少爷,因为不服管教离家出走,此时被家人找到。少年苦苦谈判,才争取到最后一天的相伴。
别离前夜,少年坐在车前盖上,无心欣赏眼前壮阔的星空。表面上,他只是一直坐在原地不动,然而他频繁敲击大腿的手指暴露他内心的焦躁。
他从发呆的状态中抽离一瞬,回头看了一眼车里熟睡的主角。
转回来的瞬间,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他冷静的脸逐渐变得皱巴巴的。他弓下腰,肩膀颤抖、哭得狼狈,却没有发出声音。
人真的痛哭时是不好看的,金一夏大概贡献出他生平最丑的状态。
但是,对着这个片段,没人能只评判他的美丑。即使隔着屏幕,观众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少年的痛楚。
这个片段和整部电影一样,褒贬不一。
有人说,此时的金一夏才真正和角色合二为一。少年的形象立体起来:他也在向往主角的自由,哪怕这种自由短暂而痛苦。
也有人说,金一夏用力过猛。萍水相逢、短短几天的相处,哪会有这么深的感情。
“其实这一段剧本里没有,算是即兴发挥。”金一夏突然说。
“嗯。”盛微不太惊讶,“不过放在这里很合适。”
虽然他能理解那些反对的声音,但是他站在“褒”这一边。
这部电影本来就没什么逻辑,从来都是情感表达推动一幕幕的发展。金一夏爆发出浓烈的痛苦,符合整部电影的基调。
更何况,金一夏本来就是这部电影中的少年,他的感受应当是少年的感受。
金一夏轻笑道:“导演不这么觉得,他也觉得感情太过分了。可是再拍了好几条,我自控得好一点时的发挥他都不满意,最终还是用了这一版。”
盛微有些惊讶:他第一次知道这件事。
剧组估计是统一过口径。在幕后纪录片里,既没公开说明这段不在剧本里、是金一夏自由发挥,也没说导演原本反对。
官方说法是“金一夏面对剧本超常发挥、导演力排众议留下这条”,但是盛微更喜欢金一夏口中的幕后。
他勾起唇角:“说不定编剧也是这么想的。”
“你认识他吗?”金一夏突然转头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