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带着智能厨房穿汴京(美食) > 第26章 喜面(二)

第26章 喜面(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恰在这时,两个年轻的小娘子来买饮子,各自要了碗山楂红枣饮,坐在遮阳伞下慢慢饮用。

“咱们喝完饮子就去货郎那里,给小姐买个磨喝乐吧,小姐从小就喜欢玩。”

“没有用,你没瞧见小姐连最爱的簪子都砸了吗?这回和林官人闹别扭,小姐可是生了大气。”

“是啊,都怪那林夫人,非逼着小姐在宴席上说什么‘生不生’的话,还说婚俗就是这样,现在小姐说不嫁了,看他们怎么收场。”

“明日就是婚期,就让那林家着急去吧。”

梁琪在旁边听了一耳朵,好奇地问:“两位小娘子,妾不小心听到你们的谈话,敢问‘生不生’,是什么意思?”

其中一个挽双髻的小娘子说:“娘子不知道汴京城的婚俗?新嫁娘迎到夫家后,要被长辈喂不熟的子孙勃勃,问新娘子生不生。”

梁琪扯了扯嘴角,合着后世的这项婚俗打从宋朝就有啊。

还是她那好友的婚礼,本该喜庆的日子里,被婆家的长辈喂饺子,当着一群陌生亲戚的面问“生不生”。

她那好友也是刚,直接把饺子吐出来,对着摄影机喊:“这家人怎么连饺子都煮不熟?”

最后以众人哄笑结局,想想这个习俗,实在算陋习。

小娘子口中的小姐虽然是生活在宋朝的人,思想却很超前啊,这会儿就能勇于反抗陋习俗。

梁琪真心夸赞;“你家小姐敢于反抗,令人佩服。”

那小娘子闻言,却激动起来:“娘子不觉得我家小姐是胡闹?”

“怎会?姑娘家脸皮薄,大庭广众之下问这种问题实在无理,反抗怎的是胡闹。”

“况且就算不是因为脸皮薄,女子不想生,也不是什么罪过啊。”

小娘子点头如捣蒜:“知音啊,我家小家也常说这种话,夫人和周围的人都说她胡闹。”

梁琪询问具体情况,那小娘子约莫觉得梁琪同她家小姐是知音,便一股脑儿地如实相告。

原来这小姐是崔家的待嫁女,订下的亲家是城东林家,婚期就在明日。

这崔小姐和林官人少时就相识,如今喜结良缘,可算佳偶天成,两家人欢天喜地的准备送嫁、迎亲,一切事务都没有问题,唯独卡在吃饺子的环节。

正如小娘子所说,这是汴京城的婚俗,可崔小姐听完林家官人报备完婚礼流程后,却说要去掉这吃饺子的环节。

和梁琪所想的一样,黄花大闺女被当众问生不生,崔小姐才不受这个委屈。

可当林官人回家和母亲一说,林母不同意。

于是,两边就因为一口饺子,杠上了,各有各的道理。

林夫人摆明态度,坐福吃饺子是婚俗,事关夫家的福运,不吃怎么可以?

崔小姐也放出话来,她这辈子就嫁这一次人,吃不吃饺子都由不得自己做主,那这亲结干脆别接了?

梁琪:“……”

小丫鬟无奈地说:“就是这样,眼瞅着婚期将至,事情到现在解决。”

梁琪颇为感慨,这崔娘子的确很有寻常娘子没有的果敢,早早明白人大于习俗的道理,为了习俗委屈人的感受,那这个习俗就不是好习俗。

可这里毕竟是宋朝,是封建社会,习俗之下压死人,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是此时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

她敬佩崔娘子,却也为少不得为她的将来担忧,不嫁,坏了名节,嫁了,可不得被婆母记恨上,等进了门立规矩便是常事。

最好的法子还得是折中,让双方都有台阶下。

想到这里,梁琪站起身,到香娘子的摊位上拿来那盒喜面,掀开油纸给两位小娘子看。

“不如将吃子孙饽饽改为吃喜面?”

两个小娘子原本还觉得梁琪在说笑,子孙饽饽怎么能换成喜面?

可等她们看到那面条时,眼睛双双睁大了,这面不仅洁白无暇,摆放在精致的盒子中,竟还有字。

“喜结连理,百年好合;两情相悦,白头到老。”

“佳偶天成,金玉良缘;丁财两旺,珠联璧合。”

等念完面条上的字,两人都惊呆了,这嗦饼上竟有吉祥字,不愧叫喜面啊!

“两情相悦,白头到老,不正是小姐所祈求的婚姻吗?”

“那‘丁财两旺’四字,不就是林家夫人所求的子嗣和福气吗?如此一来,两边皆可满意了。”

丫鬟急忙问:“娘子,这喜面多少钱?我买下与我家小姐和林夫人过目。”

“八十文。”

大户人家的丫鬟果然不一样,当即取出钱袋子:“这盒我要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