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带着智能厨房穿汴京(美食) > 第27章 喜面(三)

第27章 喜面(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翌日,城东林府挂起大红灯笼和帷幔,处处张贴双喜。

迎亲的队伍已经前去崔府接亲,喜主在大门口迎来送往,和前来捧场的宾客互道“恭喜”,时不时望向街头,等着迎亲队伍归来。

眼瞅着吉时快到,新嫁娘快该接回来了。

正说着呢,远处传来唢呐声,只见新郎官坐在高头大马上,喜气盈盈地跟路边的人招手,身后跟着龙凤软轿。

这是把新娘子娶回来!

崔娘子坐在软轿中,身穿凤冠霞披,听着外面热闹的声音,有些娇羞地用团扇挡住嘴角。

生平头一回嫁人,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可她知道,轿子外面就跟着她的心腹丫鬟,还有好几位闺中密友也前来送嫁,她这心里还是挺踏实的。

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林家到了,她下了轿子,被一位林府的同族长辈搀扶着往里走。

汴京城的婚俗多,周围的宾客也多,这里是林家,没有了她的娘家人,她的目光时不时看向几位好姐妹,心里头的紧张才渐渐缓解。

在正堂拜完天地,她就被搀着挪到厢房,坐在铺好的大红喜被上,就是传说中的“坐福”。

据说新娘子坐得越久,福气就越足。

崔娘子觉得这婚俗就是搞出来打压新媳妇锐气的,叫什么坐福,该叫坐规矩才是。

不过底下的棉被又松又软,被表是丝绸,坐起来倒舒服得很,方才在正堂的一番折腾,脚累得很,坐在这儿全当歇歇脚。

倒也能坐得住。

几个闺中好友都在厢房里陪着,有的倒来茶水问渴不渴,有的偷偷拿来点心,用宽袖遮掩偷偷给新娘子投喂。

崔娘子有些好笑,竟是吃饱喝足了。

“接下来就该吃子孙勃勃了吧,婉娘,你忍忍,过了这关就可以歇息了。”

“这世道对女子太不公平了,咱们婉娘如此率性的女子,到最后还是为一碗子孙饽饽让步。”

“什么时候官家下一道圣旨,把这吃子孙饽饽的婚俗禁了才好呢。”

“官家怎么可能管这等小事,咱们就受着吧,反正一辈子也就这一回。”

崔婉婉捂嘴轻笑:“姐妹们,谁说我让步了,你们且瞧,待会儿才没有什么子孙饽饽。”

姐妹团皆是诧异。

“难不成最后是林夫人妥协了?老天爷,那位可不像是能舍弃婚俗的主儿。”

崔婉婉想了想:“她也不算妥协吧,只是我的丫鬟在市井寻到一样好物件,用来代替子孙饽饽,两边都很满意。”

姐妹们的好奇心瞬间被吊起来了,市井上究竟有什么好物件,即能让婉婉不用吃子孙饽饽,又能让固执的林夫人满意?

不多时,方才搀扶崔婉婉的那个同族长辈来了,看年纪应该是个婶母之类的身份,叫喜娘,身后跟着丫鬟,丫鬟手里捧着一碗气腾腾的食物。

来了,吃子孙饽饽的环节。

几个年轻小姐不住地往红碗里看,视线跟着丫鬟移动,碗里面盛着的竟不是子孙饽饽,而是嗦饼。

具体说,是一碗带字的嗦饼。

喜娘喜气洋洋地说:“新娘子吃喜面喽。”

按规矩,新娘子吃喜面,要长辈亲自来喂。

她拿起红筷,夹起一根面条说:“吃一口,永结同心,白头相守。”

好了,喜娘有新词了,不再是从前俗到家的“生不生”,开始拽文了。

倒不用为难喜娘背词,照着面条上的吉祥话念就成,一口一句词,句句不重复。

还显得新娘有文化,林家有底蕴。

崔婉婉面带笑意地吃了三口面,没有一点尴尬,说实话,这面还挺好吃,筋道爽弹。

小姐们都看愣了,嗦饼还能这么用?虽说是百姓家常见的吃食,可经过一包装,不仅改了喜庆的名字,印上吉祥的话语,硬是让“生不生”的环节变得文雅起来。

婉娘的丫鬟还真是发现了天大的好物。

等喜娘端着剩下的面心满意足离开,几个姑娘立刻围上来,叽叽喳喳地问崔娘子。

“那喜面也太好用了,婉娘,这面汴京城哪里有卖?”

“对啊对啊,在哪能买到?我这就让丫鬟去买,等我出嫁时也要用这喜面代替子孙饽饽。”

“这多好,又吉利又斯文,还能填一填空空荡荡的肚子,不管是新娘还是夫家都满意。”

“婉娘,快说呀,在哪买喜面?”

婉娘得意得不得了,原本以为这是最尴尬的环节,现在好了,不仅不尴尬,还人见人夸。

在一众闺中密友中可太有面子了。

为了好友们的幸福,她毫不藏私说道:“丫鬟是在州桥上看到的喜面,卖家是个姓梁的小娘子,就在她桃源巷的家中就能买到,八十文一盒。”

八十文在这些大户人家小姐的眼中压根不算什么,崔婉婉刚一发现这好东西时,一下子买了十盒。

除了她坐福时要吃的喜面,还给念书的兄长和官人买了金榜题名的喜面,给家中祖父祖母买了身体康健的喜面,给小侄女买了五彩孩童面……

谁说喜面只有办喜事的时候才能吃,这么好看的面,当然想吃就吃了。

几位小姐被她说的心动不已,恨不得现在就去桃源巷梁小娘子家,囤它个十来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