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统子,要不我们去镇上过中秋吧,阿宁还没看过花灯呢。”周景年端着刚洗好的衣服,看着周宁一大早就在门口对着那本三字经发呆,偷偷蹲下来跟脚边的系统商量。
天气逐渐转凉,旁边的屋子已经搭好木头架子,过几天就得趁着还没下雨砌起来,这段日子周景年到处打听学堂,都不肯答应收女童。
周宁也从一开始的雀跃,变得愈发沉默。
又快变成一开始认识的样子了。
是他们的错,应该一开始打清楚再跟她说读书的事情,而不是先跟她反复提及,提高她的期待。
如今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让周宁女扮男装,先去学堂认字,等后面周景年当上秀才后 ,接回家中自学。
但是现在还不能跟她说,等打听清楚再问她的意愿也不迟。
今日早晨在小溪边浆洗衣物的时候周景年听的真真切切,凡遇中秋节,镇上会推迟宵禁时间,从原本的一更天,改为二更天,三鼓之后,城门落锁,不可走动,违者杖三十。
会有花灯和烟火,供百姓赏玩。
“我觉得也可以,”系统悄悄看向门口的周宁,这时的她正努力的背着前面几段,用小木棍在地上临摹书上的字,“不过你还是得早点打听一下,有没有学堂课可以带上弟弟一起。”
只是一次过节,总不可能花破产,周宁还没见过好日子呢,而且宿主也没休息过,不需要故意吃苦,“到时候得牵住她,要是遇上拍花子,有我俩哭的。”
在它看来,四岁就能这般懂事努力的小孩,放它那个时代,一定能大有作为。
这种钱,可以花。
周景年快速的将手里的衣服晒完,冲门口喊道,“阿宁,你觉得今天我们去镇上过中秋怎么样?”
周宁摇了摇头,“我哪里都不想去。”
她本来对上学堂这件事没有那么执着,但是那么多夫子都在说收不了女童,她反而来了一股不服输的劲。
周景年就蹲在她旁边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故意示弱:“可是我每天都要做好多事情,今天想去放松一下。”
“能带统叔一起去吗?中秋节要一家人一起过的。”如果她跟着兄长去镇上,那他们在一起的第一个中秋就是分开的了。
“那我就用竹筐背着系统,前面抱着阿宁,这样我们一家人就还是在一起了。”周景年蹲在她旁边诱哄,“而且你统叔也想去。”
看到旁边系统赞同的点头,周宁眼睛都亮了起来,开心的蹦了起来,抱着系统就开始亲香,“好耶,阿宁可以出去玩。”
说这她想到了什么,回头期盼着看着周景年:“那我能穿新衣服吗?”上次买来的布匹,托村里的婶娘给他俩都做了两身新衣服,就连系统都有边角料做的长绳子,方便周宁牵出门。
“可,你现在家看粥熟了没有,练一下今天的大字,我出去一趟,巳时出发。”
他们家门口有个简易版的日晷,是一个不规则的平面石块,上面插进去了一根竹棍,根据竹棍影子估摸时间。
与真实的时间误差,应该不超过一个时辰。
重点是能知道时间流逝情况,不管误差多少,一日十二个时辰总归是对的。
先去翠花家收月饼的帐,她家在靠近村口的樟树那边,每日天刚擦亮,月饼的甜腻香味被清风吹送,旁边几户人家都靠这下饭,樟树下闲聊的婶娘们都少了。
李家村月饼和桃酥,开始几天都是村里一些年纪大的挑去别的村卖,到前几天,不少货郎特意从镇上来,只为买“李家村”月饼。
为了能更好的卖出去,周景年连故事都准备好了,这可是现代的经验。
想要卖出更多货物,就要讲好品牌故事。
先从用料扎实,什么每一锅至少放十个鸡蛋,五勺猪油。
再到可以单个称重卖,价钱比镇上便宜两成,买的多,会送碎掉或者品相不好的,要他们送人尝鲜,本是八十文一斤,但是照顾村里,就卖五十文。
最后到月饼馅,如里面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红豆,而是相思豆。
相传有一对夫妻,丈夫为了保家卫国战死沙场,妻子在家久盼不至,得知丈夫死讯,日日夜夜在灵山祈祷,泪水化作相思豆,感动上天,特许她们夫妻再续前缘,愿世间百姓阖家团圆,食相思,勿须相思。
翠花奶奶都被哄住了。
所谓相传,当然是周景年胡诌的,故事嘛,他现在开始传,等到现代就是古代小传说了,倒不算骗人。
有了故事的加成,李家村这个月饼和桃酥就更有记忆点,货郎们如何卖出高价全凭他们的本事。
“景年,如今俺到现在,一共卖了六两银子,除去鸡蛋,猪油柴火等等,赚到了二两二钱银子。”翠花奶奶激动的从灶房拿出一小串铜钱。
这次鸡蛋柴火等算买了她家的,实际上是赚了三两八钱,以后只能去村里收,家里没有多余的鸡蛋。
她并不识字,只会数十,桃酥按三十文,月饼按五十文一斤的价格卖出去,每满十文都从里面拿出一文用稻杆穿上,每次满十文就用不同数量的稻杆穿起来。
这是她常年卖鸡蛋摸索出来的计数方法,方便她年底对账。
周景年看的头都大了,“奶奶,以后这样,我给你两个竹筒,每卖出去一斤,你就在里面放入一小根竹段,我来帮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