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十年代有庄园 > 第25章 闹事

第25章 闹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来了没房子也就算了,还让我们自己盖?我们哪会这些?”

“没嫌这俩破就算了,破房子都不够住!”

“凭什么我们住的房子要自己盖?之前的知青都是盖好的,我看你们就是不欢迎我们下乡支援建设,是不服从主席老人家的最高指令!”

“就是就是,要是不给我们准备房子,我们就去公社、去县里,找革委会、找知青办要个说法!”

这大帽子一扣,前边的算盘再拨拉也没用了,村长也怕他们闹到公社去,索性不管他们,点了十几个人和知青所的人都来帮他们盖房子,从村里给他们加了工分,也惹得没有出人的家里很不满意,知青与村民的矛盾也随着这一批知青的到来浮现水面。

之前的几批知青都是年纪较大的,跟村民们也有些小矛盾,处不来但也相安无事,这一批知青都是自诩高素质、高文化程度的知识青年,年轻气盛,很容易就起了摩擦和冲突。

尤其是借住在村民家里的知青,因为生活习惯和卫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吵了许多次,妇女主任和村长断官司都跑不赢他们惹事的速度,让两人心力交疲。

村民们也想赶快安定下来,把他们从村里摘出去,闲了就去盖房子,帮着递块砖啥的,倒是新知青们都是一眼也不来看,仿佛跟他们没有关系。

不过十来天的工夫就盖好了两间房,材料和人工都是另算了工分,村里给出,因此这房子算是村里的公共财产。

房子盖好了,知青们还是不满意。

“连床和桌子都没有,怎么住人啊?”

“看着这土的掉渣的房子,要不是来支援建设,帮助他们进步,真是碰都不想碰。”十几天的时间,倒是让几个女知青团结起来了,也知晓小声嘀咕不敢吵嚷,虽然大伙都听到了一点,也不好指责他们。

村长趁大家都在,当着所有知青们的面把安家费发下去,“你们下乡之前已经有一笔安家费,这来了之后每人每年有二十块钱的安置钱,我们村里是不会扣的,各人领了来按手印。”

这钱凌正也是有的,只不过他们是每年过年前算工分的时候就领过了,工分不够就是拿这笔钱买的。

“干活不积极,领钱倒是挺积极的。”

“就是,俺家那口子给他们盖房子,一颗米也没吃到他们的,天天累的倒头就睡。”

“谁不是呢,还是高学历人才呢,连声谢谢都不会说。”

几个婶子毫不掩饰的大声议论,听的老知青们脸皮涨红,新来的却是理所当然的样子,还叫嚣着“这本来就是该我们的”,让一群人都气的不行。

村长没好气的撇了说闲话的几人一眼,盖房子拿工分的时候挺欢快,这会放什么马后炮。

看的几人灰溜溜的走了村长才又耐心跟知青们说去哪家做床家具之类的事儿,不管知青们领不领情,只管交代到位,真是极其负责任了。

住宿的事情告一段落,借住在女主家的渣男却没有搬出来,借口房租还没到期,连着住了两个月,因为人大方,小恩小惠的时常从手里散出来收买人心,和刘家相处的也算融洽,直到四月份小麦拔节孕穗的时候,女主突然脚滑掉进了河里,事情才又有了变化。

刘玉珍被婶子们救上来之后直接送回家了,倒是没有人说闲话,只是她迟迟不醒来,还满嘴的说着胡话。

她娘急得不行,找了李大发买了药灌进去,又发热了半天才好。

她醒了之后呆呆的躺在床上,盯着房顶眼镜都不眨,她娘哭着喊着人才清醒过来,下床就要把借住她家的知青赶出去,钱都不要他的。

她娘虽然心疼钱,但也怕小女儿生着病再出个好歹来,好说歹说把人家劝走了。

那知青在知青所没有占床位,回去之后和新知青也闹了些矛盾,过不到一处去,只得去了老知青屋里,睡了之前凌正的床。

这些都是两人听村里刘婶她们说的,两人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没闲工夫去围观凑热闹。

女主醒了之后,说不定就可以顺势再跟村长提一下办厂的事,这种利民的好事,村长肯定不会否认,倒时开会一说,村里有什么能耐人自己默不吭声,也会被生活了几十年的邻居们挖出来。

倒是女主,虽然没了庄园这么个大底牌,但她一个女人把孩子拉拔大也是吃了不少苦,会不少技能,希望不会让人失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