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跟麦兜一样大的影帝。”
米线端上来的时候,阮仲嘉一边拆筷子一边说。
骆应雯想到那只笨拙的小猪,干笑两声:“那我真是深感荣幸啊。”
大碗盛得满满当当,米线泡在红彤彤的汤底里面若隐若现,上面卧满了芫荽,牛丸,蟹柳,还有……葱。
阮仲嘉皱了皱眉,被对面的骆应雯捕捉到,问他,“你不吃葱?”
“嗯。”
“要不我和你换吧?”
普通朋友而已,没必要做到这个份上。阮仲嘉摇了摇头婉拒,一手拿汤勺一手拿筷子开始挑葱花,扯开话题:“你那套戏拍完了?”
“拍完了,不过后面还要配合宣传。”骆应雯用筷子尖戳开溏心蛋,见阮仲嘉视线定在流出来的蛋黄上两秒,夹了一半到他碗里,“筷子还没吃过的,放心。”
“谢谢。那之后呢?你平时忙吗?”
“还好,最近比较有空。演员不就这样,忙起来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闲下来钱又不够花。”
“你的经理人听起来不太称职哦。”阮仲嘉揶揄道。
骆应雯马上解释:“不是,他挺好的,只是哪有那么多好制作,到我们手上都是被人挑剩下的了。”
“这样的话,那你还能有工作吗?”
“干嘛这个样子看着我?”骆应雯失笑,“主角难做,可以做配角啊,很多好剧本都需要各种各样的配角,我就挺喜欢演配角的。”
阮仲嘉看着他。
和那个在外婆家表现得游刃有余的人不同,现在这个骆应雯反而多了几分真诚,会对人讲自己的事。
“其实……影帝还是很了不起的。”
骆应雯没想到他会这么说,抬头看着对面埋头挑葱的人,嘴角微弯,“但我应该是你认识的影帝里面实力最差的一个吧,诶你都认识谁啊?”
阮仲嘉想了想,数着罗列了一串名字,都是欧洲三大或者地区性大奖得奖者,自他嘴里说出来,好似在讲自家邻居。
“那确实是,你是没见过Uncle辉同Uncle伟攀比谁买的名牌衫更划算。”阮仲嘉夹一箸米线放在汤勺上吹了吹,终于挑完葱可以开动,他吃相很斯文,顿了顿,忽然捏着嗓子模仿起来。
“诶你上次采访穿那个外套我也买了,我去柏林的时候买的,比香港便宜好多!”
“是嘛,我那件是上次同老婆去威尼斯度假买的,听说这家全球最。便。宜。的在意大利哦。”
米线小店很挤,可能出于老板个人趣味,墙壁刷成了橘红色,感官上显得更加逼仄,旁边两个OL将精美大牌包小心翼翼放在腿边,相邻两桌吃米线时几乎可以手肘碰到手肘。
在周遭声情并茂地讨伐扑街上司、唾弃劈腿前男友的议论声中,对面坐着一个清清爽爽的年轻男人,手里还拿着筷子,然后惟妙惟肖地给自己讲大前辈轶事,头顶吊扇嗡嗡作响,转动的时候吹起那人有点长的刘海……
骆应雯只觉得有点想笑。
“所以其实没有了光环,你们之间也没什么区别。”阮仲嘉看着骆应雯被自己逗笑的样子下结论。
“但是做这一行,不就是为了那一圈光环么。”
“那你呢,你是为了什么?”
骆应雯愣了一下,盯着他鼻子上沁出来的细密汗珠,说:“很热吗,要不要叫个红豆冰?”
阮仲嘉点点头,继续说:“你为了名还是为了利?”
为了名还是为了利?
入行十年,依旧租住在400呎不到的单位里,为了方便赶通告,选了个交通便利的屋苑,为此租金自然不便宜,每个月都在为生计奔波,演员两字说得好听,不过是一群赌徒。
个个都觉得自己手握筹码,赌锦绣前程。
“为了成名吧。”反正差不多,他说的是实话。
“但是成名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呢,”阮仲嘉垂眸,他吃得差不多了,筷子在稀疏的米线里无意识地划动,“如果知道有一日会被万人唾弃,你还想要吗?”
“要。”
没想到骆应雯回答得斩钉截铁,阮仲嘉笑了笑。
人总是这样的,不撞南墙不回头。
“也是,人和人之间的际遇不同,希望你得偿所愿。”
“红豆冰两份。”侍应忽然出现,丢下两个玻璃杯又去招待别的客人。
话题被打断,两个人都各有思量,拿过饮品专心喝起来,不再说话。
这时候台面一阵震动,是阮仲嘉的电话,他抬眸看了骆应雯一眼,按下接听键。
都怪这家店太小了,四面八方传来嘈吵谈话声,每个人都专注地讨论着自己的事。
看阮仲嘉刚刚的眼神似是不太想大庭广众聊电话,于是骆应雯摸了自己的手机出来放在台面上开始查看工作电邮,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
“马场?去啊。”
“唔你自己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反正这种场合大家肯定穿得很隆重。”
“这几天已经有在去了——你别来了,你好烦的肯定会打扰我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