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妇又接着道:“大郎的爹娘走得早,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读书上进,好容易中了举做了大官,如今又娶了公主娘娘,跟皇帝成了亲戚,我们做长辈的也替他高兴。他出去了这么些年,我们都想他得很。得知他今日到家,本来我想着来看看他,既然他病着,我就先不过去了。”又夸玉笙长得好,林秀好福气。又看着玉笙绣着百合花的衣裳说:“这衣裳一看就知道是宫里裁缝做的,外头哪里找这么好的料子,也没有这么好的绣工。”说毕拿手摸着绣花,嘴里啧啧有声。
玉笙忍住心底的厌恶道:“这料子我还有些,婶娘既爱它,我送婶娘些。”妇人赶忙站起身笑着道:“啊哟,这是哪里的话?倒像是我打秋风来了。新媳妇进门,我们还没表示表示,倒先收你的礼。”
玉笙道:“不过是些衣料,值得几个钱,都是一家人,应该的。”说完吃茶。妇人见玉笙浑不在意,自己坐下,又试探着到:“实不相瞒,先前咱们家也还过得下去的,只是从大郎他祖父手上才渐渐不行的。我才过门时,像这样的衣料是要多少有多少,过年过节还赏给丫头们过,哪里想得到如今的境况呐!纵有了好料子,也请不起好裁缝,只好自己胡乱裁了穿吧。”
玉笙此时只想赶紧打发她去,便叫白露拿两匹紬子,五十两银子,对那妇人道:“婶娘不嫌弃,就收了这两匹料子,做件家常衣裳穿。这里还有五十两银子,是我孝敬婶娘的,做了衣裳还有余量,再买几块料子给家里人做几身。”那妇人还假意推脱。
忽听得丫头说晚饭好了,玉笙道:“婶娘用过晚饭再去吧。”那妇人连连道谢,又说“不必麻烦”,一边讪笑一边起身。走得几步又回身来说不必叫林秀知道她今日过来,只请他好生养病,往外走时还四处打量。玉笙吩咐叫一个丫头并一个嬷嬷捧着衣料,提着些李子送婶娘回家去。小雪在后面生着气,不肯去。晴烟便叫她伺候夫人用饭,她去送。
晴烟出去了,小雪才又出来伺候玉笙用饭。玉笙问过了给林秀准备了什么菜,知道了郁金白露在那边守着他,便吩咐摆饭上来。小雪一边摆着碗筷一边抱怨说:“从哪里跑出来的婶娘,上来就动手动脚的。”
大雪止她道:“越发没规矩了,谁许你在这里胡说的?还不去把汤接过来。”小雪一撇嘴,过去端了汤,给玉笙盛了小半碗放在面前。玉笙接过大雪递来的筷子,慢慢吃着。想起刚才的事,又是好笑又是叹气。吃了不多,喝了半碗汤便放下了。
大雪见玉笙不吃了,一边伺候漱口一边说道:“夫人想是这会儿饿过了,只吃了这些,睡觉还早着呢。我叫他们留几样菜,等饿了再去热了来。”玉笙点头,随手指了两样,说:“就这些吧。”洗了手,起身去外面吹吹风。
下午雨停后有些凉快,天擦黑时又热起来了。玉笙在屋里坐了这半日,心里又不耐烦,才刚又坐着吃了饭,身上出了好些汗。这会儿外面晚风倒凉快,也不用人打扇,自己拿着扇子赶一赶蚊子,等着晴烟来回话。
谁知晴烟好一阵才回来,嬷嬷打着灯笼跟在后面。小雪见晴烟回来,便同大雪去吃饭,留她在这里。晴烟拿过小雪的扇子,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说道:“这二婶娘住得有些远,这一路黑漆漆的,有些吓人。要不是怕老嬷嬷跟不上,我就跑着回来了。”
玉笙诧异道:“不在这左右么?”
晴烟道:“哪里在这附近,还隔着几条巷子呢。我看那边房屋凑集,地方也大得多,那边倒像是祖屋似的。咱们大爷怎么不住那边大房子,这屋子倒像是后来才有的。”说毕抬头打量。
玉笙听她如此说,心下好生奇怪,坐直身子问道:“你去了,可有进到里面去?见过什么人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