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仍是个大晴天。今日便要往西北行去,两三日方可到家。趁天早出发,到得一个叫李家坝的地方。先找客店歇脚,明日出去看了百牛渡江便继续赶路。
这天早晨微有些凉意,林秀催着玉笙吃过早饭,二人便出来汇合了骆清辉一同出门。到了一个江边的高台上,有一个专为游人建造的凉亭。众人登上亭去,只见晨光中有人赶着一大群牛从那边缓缓走来,牛蹄踏出的尘土由牛群朝四周散开。幸而今日无风,只有少量沙尘朝这边弥漫,玉笙赶紧带上帏帽遮挡。
群牛一边走着,一边四处寻找鲜嫩的野草。然而已许久未下雨,路边的草都已枯死大半,没死的也都蔫头耷脑的。但牛们并不在意,依旧是边走便嚼。到了江边,这里的草靠着江水的滋养,还有些丰美。牛群便沿江岸排开,纷纷去啃食草的嫩叶。一个带着草帽的赶牛人将手里的鞭子高高扬起,口里发出“去去”的声音。牛见他要打,便顾不得吃草,一头接着一头地走进江水中。平静清澈的江水瞬间泥浆滚滚,雪浪翻飞。牛儿朝着水中的一块陆地上走去,那上面都是疯长的野草和无人照管的野树。牛儿上了江心岛,甩甩尾巴,摇摇脑袋,从鼻中发出“哞”的一声长鸣。
众人见了这牛群如此通人意,都有些惊奇。林秀抚扇笑道:“这牛群去时不费神,晚间回来时,只要人在这边吆喝几声,它们便会自己回栏来。”晴烟道:“这些畜生真个倒灵,早间去晚间回,倒不要人多操心。”
骆清辉道:“这倒有些意思。文远,你我何不就此作诗一首?”林秀道:“耍耍还可,正经作诗此时倒有些为难。试一试吧。”
于是他二人便在亭中踱起步来。一时林秀先有了,便念道:“
江心草嫩树林葱,牛渡江来为草丰。
扬鞭一声牛上岛,唤牛数遍可回笼。
游人初见皆惊愕,牧童总知与人同。
食得草美牛兴发,归来人醉夕阳红。”
骆清辉道:“你这倒省力。我也有了,念出来你们看好不好。”于是念道:“
一群牛渡大江中,江岸江心两不同。
草枯牛走无生气,踏浪江心气势雄。”
才念到这一句,林秀便喝彩道:“好!”
只听骆清辉又接着道:“
去时草叶犹带露,归来斜阳沐晚风。
牧笛横吹游人尽,老牛稚子两情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