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红钗诏 > 第6章 新任祭酒

第6章 新任祭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今天下三十一州,共有三大中央官学,即太学、国子监及沧州学宫,二十五年前先帝即位,因不喜太学与国子监两处中央官学虚浮焦躁的风气,下令缩减这二所学府的编制,同时在本朝太.祖皇帝发迹的沧州信阳县中有一处信阳书院,教学水平奇高,名声远扬,便将其纳入官学体系,后于三年后,以信阳书院为基础设立了沧州学宫,成为中央官学之一,地位比肩太学与国子监。

不同太学与国子监只招收官员后代及贡生,学宫虽依旧对官员后代免试,却限制了人数,剩下的名额则需要通过入学考试才能取得,每年十月,由朝廷指派特使前往学宫举行入学考试。

学宫内分设四院,曰经院、礼院、算院、律院,经院主授经籍、礼院主授君子六艺、算院顾名思义主攻算学、律院主习律令及格式法例,设此四院也是因为本朝科举常科仅有五科,分别是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五科,这般育才虽说功利,却也保证了人才质量。

各院亦是分级教学,依据学子学业水平分为不同等次,初入学宫为知业馆生,入学满一年便可参加朝廷派遣特使在学宫内举办的升格试,成绩合格者还需参考日常行艺才能升入诚心堂,同样的,诚心堂生亦可升入治事堂,若升为治事堂生,便与举人身份无异了,每年治事堂生中成绩优异者即可释褐授官,或是不必等九年业满,便可直入京师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①

学宫设祭酒一人主掌学宫,设学录、学正、主簿、典籍等官员,各院又分别设司业一人、司丞一人、博士、助教诸多,除以上学官外,学宫还会聘请才德出众的教习先生以充实师资,钟六郎便是沧州学宫礼院的一名六艺先生。

再看这沧州学宫,正位于沧州信阳县的龙门乡,这日天刚蒙蒙亮,贺典籍便已来到书阁,看到大门已经打开,又看到放置裴氏赠书的阁子里点着灯。

他立刻就竖起眉,背着手朝阁子走去,“钟令,我说过你多少次了,值夜时不许抄书,再有下次……何司业,您怎在此?”

何司业对他微微点头,也不知听没听见他说的抄书之类的话,向他引见身边的美髯男子,“祭酒初来学宫,我随大人四处看看,这才来了书阁。”

贺典籍忙向起那人揖手问好,“下官贺琕,乃书阁典籍,见过祭酒。”

祭酒裴献向他微笑颔首,“如今天光未见,贺典籍便已到了书阁,实在勤勉。”

贺典籍恭敬回道:“只是尽了本分,祭酒言重了。”

裴献点点头,在书阁中四处看起来,何司业忙示意贺典籍上前讲解。

钟令来到书阁时,贺典籍正迎着人出去。

遥遥看到有人出来,却是看不清是谁,她边走边抬起头看了眼灰白的天,这动作倒是惹得裴献一笑,“学生,不必看了,天还没亮。”

显然是将钟令认作了学宫的学生,贺典籍解释道:“这是下官的远方侄儿,来书阁中帮忙的。”

倒不敢纠正他口中那句学生,说罢又对钟令道:“还不见过祭酒。”

钟令已经走近,连忙问好。

裴献先看到她身上衣衫,又看到她的脸,不免心叹一声好相貌,连带着看她那一身粗布麻衫都十分顺眼,却也不惊奇,对她点点头便离去。

等人走远了,钟令才抚着胸口说道:“祭酒大人怎么天没亮就来了学宫,莫不是与典籍一般害怕家中夫人,每日起早贪黑的上值……”

贺典籍曲起手指往她头上敲了一记,“浑小子,倒是打趣起我了。”

她毫不觉痛,只是嬉笑一声,“小子懂了,懂了,此乃闺中之趣,调侃不得。”

贺典籍被说中心事,又是恼又是笑,赶着她去干活,自己则是往放了裴氏藏书的那间阁子里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有一片影子打在了他眼前,耳边响起钟令好奇的声音,“都是抄本么?”

“抄本便已很难得了,你可知外头想求一卷裴公注解的《中庸》要多少银子么?”

钟令挪到他跟前来,她当然知道,抄本值万钱,足银十两,刻本也要五千钱,她曾从岑师任手中借到过一本,足足抄了一个月呢。

贺典籍看她那回味的样子便知道那本书也是遭了她毒手的,嗟叹一声,“今早我来时看此间有灯,还当是你又偷摸来值夜抄书了。”

“典籍这是什么话?值夜又不是什么轻省活,还值得我偷摸来,况且我早就不抄书了,留着力气专研学问呢!”说着她在这阁子里转了一遍,转身对贺典籍作揖道:“典籍,我干活去了。”

她这混不吝的样子看得贺典籍轻笑一声,这孩子十岁起就在学宫里走动了,他叔叔钟源在礼院作六艺教习,他便跟着牵马抱箭,长大些也不好在学宫厮混了,钟源与自己有些交情,又掏了荷包打通了学宫几个关窍,让他日日得来书阁看书,本说学宫重地,不容外人出没,只是这孩子聪明伶俐,生得一副俊俏样子,加之有一把好力气,包揽了书阁许多活计,让书阁的另一位杂役也喜爱不已

后来即便有众多学官知道了这孩子不是学宫的人,也只作不知,想来也是他讨喜的缘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