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红钗诏 > 第39章 初一

第39章 初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沧州习俗,惯在大年初一行祭祖之礼。

这是钟令第一次踏进钟氏的祠堂。

犹记当年钟信回家省亲,跟族长说让钟令进族谱,族长还没说话,董五娘便不肯应,顿时让钟信与族长都下不来台,族长自觉不爱重面子,但是极为维护自己那位当官的胞弟的颜面,先是放了狠话叫钟令终生不得做钟氏子,后又置气道“你不让他上族谱,我便要记!”

董五娘也是个气性大的,与他争吵起来,后来还是钟信从中说和,也不知董五娘与他说了些什么,钟信倒是劝了族长,且不必记入族谱,只如对待族中其余族人一般对待钟令就是。

族长虽也听了,心中却也存着气,自此族中大小事务,从不曾叫钟令参与,这还是头一回,叫她进了祠堂,参与祭祖这样的大事。

钟令越过几排人看向重重灵位,心想道,看来自己这回还真救对人了,族中少年儿郎众多,竟叫她这个没上族谱的野孩子站在了少年之中第一排。

“十五弟,上香了。”

十三郎戳戳她的肩,叫她上前。

她当即回过神,在一众族老的视线中上前去敬香。

除了族长,其他人的神情都称得上赞赏,钟令上完香,老实地往后站去,被族长叫到了一旁。

“三叔公。”她作揖问候。

“你七叔公来信,夸赞你读书认真,你回头去家里一趟,他给你们捎了些年礼回来。”

“是。”

族长看她毕恭毕敬的样子,心情极为复杂,一边是胞弟来信劝他“大好儿郎,希尽力扶持”,一边又是十年前第一次见这孩子时那句“拿刀来这里”,他自认这么多年来,即便不曾善待,也没有打压过钟令一分一毫。

思索间,他摆摆手,钟令又是恭敬地行礼,才回到队伍中站好。

祭礼结束,族长叫了钟令随他一起回去。

一路上两人都没说话,一直沉默了一里路,族长终于开口了,“你七叔公很看重你,每每回乡,必定唤你过去相伴。”

“是,我也时常感念七叔公之情。”

“他年纪也越发大了。”族长沉吟,良久才道,“你七叔公膝下子嗣不丰,儿孙也都不是读书的料子,怕是续不上家业,你也知道他是拜在了蒋贵妃门下,这些年蒋家圣眷不减,你七叔公的仕途也一路顺畅,然而,蒋贵妃多年无子……”

“叔公,这些话我们不好议论。”

“这都是你七叔公信中提到的,你仔细听了。”族长继续道,“圣上年事已高,膝下只有颍王与齐王两位正当年的皇子,这两年,上边都纷纷开始了站队,蒋家亦然,因是外戚,没得皇嗣依仗,便投向了颍王麾下。”

族长顿下脚步,看向钟令道:“在颍王一派,你七叔公并不算出众。”

其实这也是常事,年级大了,又没有什么家族根基,更不是什么宗派代表人物,在储君之争中自然是不够瞧的,钟令点着头,却听族长道:“不过,你倒是做了件好事情。”

她愕然抬头,听族长说道:“你可知,颍王世子与裴祭酒家的女儿有婚约?”

她摇摇头。

族长笑了起来,“你七叔公还不知道你救了裴祭酒一家呢,他原先写信回来说到此事,信里的意思是让你六叔与裴祭酒一家搭上线,只是我想着你六叔只是一介教习,逢迎拜会反倒不美,正是焦灼之时,你却成了他家的救命恩人,我想,其中详细,还是你亲自写信告诉你七叔公更好。”

钟令咬咬牙,在他期待的目光中将自己让裴夫人等人送几筐橘子还清恩情的事情说了出来。

族长大惊,“怎么能用几筐橘子就打发了?”

“我的本意,也不是想着让他们欠我人情。”

“你的本意自然不是,可既叫你碰上了,你救了人也是事实。”族长有些恼火,那可是皇储之争,他虽不像胞弟那样举业有成,却也不曾少读了书,若是站对了队,又受了重用,何愁家族不兴。

如今这样的大好机会,竟是被几筐橘子就葬送了。

他越想越气,“你没事往道观送什么橘子,便显得你高风亮节了?”

“不是为了显得我高风亮节,我只是觉得,他们那些人,没有一个是我能得罪得起的,正经说起来,救人的是县衙,我不过是拖延了时间,若我总惦念那点恩情,在他们看来,我是不是挟恩以报?”

族长被她几句话说得有点迷糊,“若是知事懂礼的人家,自然分辨得出谁的恩情更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