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老爷皱着眉头,全然没有了往日风流的样子,满脸不耐烦,说道:“行了,别摔了!摔杯子能解决什么问题?那桓秋背后是桓家,大房这么做肯定有他们的考量。”
“哼,我看就是大房偏心,想把好处都留给长孙他们那一脉!” 三老爷气得满脸通红,脖颈处青筋暴起,将手中的杯子重重地砸在桌上,那杯子瞬间四分五裂。
兄弟二人不由得开始考虑未来了,往日他们将这些争夺的事情都交给媳妇出头,现在要自己出马,也是为难。
至于说,在成亲当日暗中使坏的二房长媳李氏和三房嫡子青祀,早在桓秋回门归宁的当日,便被马家大夫人张氏给收拾了。李氏有孩子不能随意病逝,但是可以出家信佛。青祀是男儿就应该早日独立闯荡,而不是被困在后宅,眼光专注在蝇头小利上,张氏随意找出了淮县的个商户小矛盾,便派他去处理。一般来说穷家富路,马家这种大家族更是给足了银子,但是张氏硬是让青祀坐着驴车,空手出门了。也多亏了三房夫人顾氏放心不下,派人跟了去,马青祀吃了好一顿苦头之后安全回了马家。
“小姐,这马家的账本……” 虽说有手下人帮忙整理,但趁着马文才忙于谋划事业的间隙,桓秋还是亲自熬夜翻看了大半账本。趁着马文才成亲的契机,马太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为马文才谋得了一个校尉的职位,就在扬州府,隶属于桓泽管理,近期即将上任,因而马文才忙得不可开交。
桓秋的手指轻轻点在账本上一处极为明显的亏空之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从当下的情况来看,马家的钱财与人手看似十分充盈,然而深入探究便会发现,这都是通过转移族产来填补后宅亏空所致。用于后宅日常开销的家产铺子,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虽有一些盈利,却连桓泽给她的铺子盈利的一半都达不到。这显然极不正常。
凭借现有的人手,桓秋能够在短时间内查出问题所在,但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却并非易事。她毕竟刚嫁入马家不久,若此时便大刀阔斧地整顿马家后宅的各项事务,制定新的家规和管理制度,就需要婆母给予充分的支持,让她有机会通过惩处个别典型来树立威信。
此时的桓秋,心中尚且满怀感恩,还有些天真地认为,这并非难事,婆母定会全力支持她。
至于后宅的那些主子们,才是桓秋真正感到棘手的难题。他们都是公公的兄弟,对家族也都有所付出,在处理相关事务时,轻不得也重不得。成亲当日二房和三房所闹出的事情,她自然知晓,也多亏了婆婆及时处置,否则还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然而,还没等桓秋为这些事情发愁,马家三房的夫人顾氏,便带着十足的诚意前来拜访。“少夫人,婶娘我今日特来拜访,是想跟你赔个不是。之前青祀那孩子不懂事,冲撞了大房,还望少夫人海涵。” 顾氏一见到桓秋,便满脸堆笑,那笑容几乎要溢出来,语气极为谦卑,身体微微前倾。
桓秋连忙起身相迎,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三婶,您这是哪里的话。都是一家人,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
“少夫人宽宏大量,婶娘我感激不尽。” 顾氏拉着桓秋的手,那双手微微用力,似乎想借此表达自己的诚意,继续说道,“往后在这马家后宅,还望少夫人多多关照我们三房。我们三房虽说没什么大本事,但绝对会全力支持少夫人的。”
桓秋微笑着点点头,眼神中透着自信与沉稳,说道:“三婶客气了,大家都是为了马家好,以后咱们一起努力,把马家的后宅打理好。” 通过这番对话,桓秋心中对顾氏的精明有了更深的认识,而顾氏也从桓秋的言语中,察觉到了这位新少夫人的沉稳与大气。
顾氏离开后,桓秋独自坐在窗前,手中把玩着那本账册,眼神若有所思。她知道,马家的后宅并非表面上那般平静,背后隐藏着诸多问题。但她也明白,要想真正掌控马家后宅,就必须先赢得家族成员的信任与支持。现在三房来投诚,她自然不会往外推。
三房顾氏可以说是整个马家后宅最精明的了,可惜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冲动一个憨,都像极了他们的父亲。现在小儿子犯到大房手上虽然吃了些苦头,但好歹没伤及性命,她也只能认了。现在眼看着大房权利交到了这个长孙媳手上,顾氏自然不会再起冲突。交好还有可能再沾点好处,再认不清现实,等以后分家,三房就真得没落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桓秋亲自监督后宅的日常开销,仔细核对每一笔账目。她发现,许多亏空其实是因为管理不善和浪费造成的。于是,她开始推行节约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她还积极与马家的商户沟通,了解铺子的经营状况,寻找提升盈利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宅的管理逐渐步入正轨,账目也变得清晰起来。桓秋的努力得到了马母张氏的认可,张氏多次在家族聚会中表扬桓秋的能干,这让桓秋在马家的地位逐渐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