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锦绣中华:黄道婆的现代纺织传奇 > 第11章 第十一章:引凤筑巢,寻访贤才

第11章 第十一章:引凤筑巢,寻访贤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文化品牌?听起来很美好,但实现路径呢?”王立军追问,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然带着职业经理人的严谨,“市场推广?渠道建设?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运营。锦绣坊目前的基础,恐怕难以支撑如此宏大的目标。”

“所以,我才需要像您这样的专业人才加入。”黄道月坦诚道,“我懂技艺,懂文化,但我需要一位能将这些‘美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的伙伴。至于基础,我们正在努力改变。我邀请您去我们的工厂看一看,或许您会有不同的看法。”

接下来的两天,黄道月亲自陪同王立军参观了工厂和店铺。王立军看到了那些老旧却依然在运转的织机,看到了仓库里那些质感独特的“云感棉布”和“宋锦风华”面料样品,更重要的是,他见到了张师傅和其他几位老匠人。

当王立军看到张师傅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的手,如何在看似简单的动作中赋予纱线生命;当他听到黄道月如何从残缺的古籍中推演出染色配方;当他触摸到那些凝聚着匠人心血、仿佛会呼吸的面料时,他那颗习惯了用数据衡量一切的心,第一次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触动。

他与张师傅聊了很久。老匠人话不多,但谈起那些濒临失传的技艺时,眼中闪烁的光芒,以及对黄道月这位“小祖宗”既敬佩又疼爱的复杂情感,都让王立军感受到了这家老字号不同于他以往经历的任何一家企业的独特气质。

晚上,黄道月在老宅设宴款待王立军。没有山珍海味,只是几道精致的家常菜,配上一壶黄奶奶亲手酿的桂花酒。席间,黄道月没有再谈商业计划,而是聊起了黄道婆的故事,聊起了家族几代人对纺织的热爱与坚守,聊起了她对传承这份文化根脉的责任感。

王立军默默地听着,心中百感交集。他在商海沉浮多年,见惯了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早已对所谓的“情怀”嗤之鼻鼻。他信奉数据,信奉效率,信奉结果导向。然而,在锦绣坊,在这个年轻却有着老灵魂的女子身上,他似乎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更纯粹的东西。他厌倦了在大集团里无休止的内斗和只为财报负责的冰冷数字,或许,这里真的能实现一些不同的价值?

“黄总监,”王立军放下酒杯,看着黄道月,眼神复杂却带着一丝决断,“我承认,您和锦绣坊打动了我。这或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冒险的一次决定,但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黄道月心中一喜,脸上却保持着平静:“欢迎您的加入,王经理。我相信,我们能一起创造奇迹。”

“不过,我也有我的条件。”王立军补充道,“既然您信任我,我需要获得充分的管理权限,对公司的运营、人事、财务有最终决策权,当然,是在董事会(未来若有)和您确定的战略框架内。同时,我需要一个为期半年的试用期,如果半年内公司没有明显起色,或者我们双方理念确实无法磨合,我可以随时离开,您也可以随时解雇我。”

这是职业经理人常见的自我保护条款,也显示了他的自信和务实。

“没问题。”黄道月干脆地答应,“我相信您的能力,也相信我们的共同目标。权限和信任,您都会有。至于试用期,我希望半年后,您会庆幸今天的决定。”

两人相视一笑,举杯相碰。清脆的杯声在古老的庭院中回荡,仿佛预示着一段崭新合作的开始。

引凤来栖,锦绣坊这棵百年老树,终于迎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虽然未来的道路上,理念的碰撞和管理的阵痛在所难免,但黄道月知道,有了王立军这位“大将军”的加盟,她重振锦绣坊的蓝图,终于有了更坚实的支撑。她的目光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仿佛已经看到了锦绣坊重新焕发生机、羽翼渐丰的那一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