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锦绣中华:黄道婆的现代纺织传奇 >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技艺传承,匠心守护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技艺传承,匠心守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钱的问题,我会想办法。”黄道月打断了他,语气坚定,“锦绣坊不能只是一家赚钱的公司,它更应该是中华纺织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根都守不住,赚再多钱又有什么意义?我相信,这份对文化的坚守,最终会转化为品牌最核心、最持久的竞争力。”

出乎意料的是,一直沉默寡言的黄老爷子,这次却第一个表示了支持:“月儿说得对!锦绣坊能有今天,靠的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这手艺要是断了,咱们就是忘本!这个基地,必须建!钱不够,我把我那点老本都拿出来!”

张师傅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站起身,对着黄道月深深鞠了一躬:“大小姐,您……您这是为我们这些老家伙,为这门快要失传的手艺,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啊!我这把老骨头,只要还能动一天,就一定把我会的东西,都教给那些娃娃们!”

有了黄老爷子和张师傅的支持,黄振华和王立军也不再犹豫。陈明远在得知这个计划后,更是表示了高度赞赏和支持,承诺会在后续的融资和资源对接上提供帮助。

技艺传承基地的构想,就这样在全票支持下通过了。

为了表达自己传承技艺的决心,也为了安抚和凝聚老匠人们的心,黄道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她要正式拜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黄家老宅的祠堂里,香烟袅袅。黄道月身着素雅的传统服饰,恭恭敬敬地向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张师傅以及另外两位掌握着不同核心技艺(如天然染色、古法纺纱)的老匠人,行了三跪九叩的拜师大礼,敬上了拜师茶。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黄道月一拜!”她的声音清澈而郑重,“道月不才,愿随各位师傅潜心学习祖宗技艺,守护百年匠心,传承文脉不断。请师傅们不吝赐教!”

张师傅等人连忙起身扶起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知道,黄道月这一拜,不仅仅是拜他们为师,更是拜这门手艺,拜这份沉甸甸的传承。这一刻,新与旧、现代与传统,在这庄严的仪式中,实现了精神上的连接与认同。在场的黄家人和锦绣坊的核心员工,无不为之动容。

拜师之后,黄道月立刻投入到技艺的系统化整理工作中。她将自己脑海中属于黄巧儿的那些零散的、经验性的技艺要点、口诀、图谱,一点点地梳理出来,再结合现代纺织工程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注释、分析和完善。她甚至尝试将一些复杂的工艺流程,绘制成现代工程图纸和三维模型,力求让古老的智慧能被现代人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面向社会和内部员工的学徒招募工作也正式启动。“不问出身,不限学历,唯求热爱与专注”,招募公告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众多报名者。经过严格的面试和初步的动手能力测试,最终挑选出十余名有潜力、有热情的年轻人,成为传承基地的首批学徒。锦绣坊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学习条件:免食宿、发津贴,并由张师傅等老匠人一对一、手把手地亲自传授。

为了让这些宝贵的技艺能够永久保存,黄道月还组建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利用现代摄影、高清摄像、三维扫描等技术,对古法技艺的关键操作步骤、特殊工具、以及历代经典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记录和存档。她计划建立一个庞大的“锦绣数字非遗数据库”,不仅供内部研究学习,未来甚至可以向社会开放部分资源。

光靠内部培养还不够,黄道月还将目光投向了外部合作。她主动联系了松江本地的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几所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锦绣坊可以在学校开设传统纺织技艺的选修课或工作坊,设立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同时,学校也可以将锦绣坊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为了激发内部员工钻研技艺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公司内部还定期举办起了“锦绣杯”纺织技艺竞赛。比赛项目涵盖纺纱、织布、染色、刺绣等多个方面,既有传统技艺的比拼,也有结合现代元素的创新设计。优胜者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奖金,更有机会进入传承基地深造或得到晋升。

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地推行着。锦绣坊上下,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尊重匠心、崇尚技艺的热潮。黄道月站在传承基地初具雏形的工坊里,看着老匠人耐心指导着学徒,看着数字化团队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看着墙上悬挂的技艺竞赛获奖作品……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技艺的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和默默坚守。但她坚信,只要方向正确,步履坚定,锦绣坊就一定能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锦绣坊,”她在心中默念,“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它更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中华千年纺织文脉的载体。守护好它,传承好它,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宿命。”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棂,洒在那些古老的织机和年轻的脸庞上,仿佛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技艺复兴的种子已经播下,只待时间的浇灌,终将长成参天大树,荫蔽后人。而新的挑战,也许就在不远的前方悄然酝酿。对手会甘心看着锦绣坊在文化传承上建立起如此深厚的壁垒吗?资本的逐利性又会如何影响这份对匠心的坚守?黄道月知道,前路依然充满未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